中新網寧波10月13日電(記者 林波)“大力出奇跡。”10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CCF會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在2023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三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主論壇上表示,中國算力位居全球第二,各地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完善,算力聯網形成統一調度是大勢所趨。
鄭緯民演講現場。 林波攝
算力指的是計算能力,是數字經濟的底座。其已成為衡量數字經濟活力的關鍵指標,也成了一個城市的新名片。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白皮書顯示,中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
在“十四五”規劃描繪了“建設數字中國”的藍圖背景下,“大力”如何出奇跡?
在鄭緯民看來,將世界領先的計算能力轉化為解決尖端科學與工程難題的能力是世界范圍難題,“超算基礎軟件是提升轉化能力的關鍵之一,國產超算系統已經部署部分基礎軟件,仍有亟待解決的問題。”
“超級計算系統是‘國之重器’,也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鄭緯民指出,過去十年,中國在頂尖超算系統研制處于國際領先行列,以清華團隊為例,曾3次獲得國際超算最高獎ACM Gordon Bell獎。
記者了解到,在超算中心建設方面,天津、廣州、深圳、長沙、濟南、無錫、鄭州等國家級超算中心,已成為所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進力量。
與此同時,為了提升智能算力,中國多個城市啟動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讓算力無處不在、觸手可及。
鄭緯民以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為例,該中心的建設對寧波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寧波有不少大學、研究院,還有制造業企業,他們都需要高性能的超算應用。”
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展出現場。 林波攝
據悉,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于2023年1月正式上線,可提供自主可控的100P(FP16)半精度人工智能算力和5P(FP64)雙精度高性能計算算力,填補了超級算力基礎設施的空白。
“既然建起來了,最重要的是把它用好。”鄭緯民建議,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發揮當地智能制造的優勢,把智能制造的垂直模型建起來,發揮其作用。
人工智能體系的“三駕馬車”,其中一駕就是算力。
鄭緯民表示,HPC、AI和BigData盡管有不同點,但是對訪存、高性能網絡和儲存的需求是類似的,也讓其融合成為可能。(完)